首页 新闻 会员 周边 捐助

java和Python的super区别

0
[已关闭问题] 关闭于 2025-08-15 07:20

java的:
super 就是一把“强制改道”的钥匙——让方法调用跳过本类和任何可能的子类重写,直接从你指定的父类(或更高祖先)开始查找并执行。
把前面所有例子收拢成 3 点:

  1. 普通调用:从“对象真正的运行时类”开始找方法。
    解释:
    把这句话拆成两步看:
  2. 对象真正的运行时类
    就是 new 出来的那个最具体的类,与“变量写在什么类型”无关。

Parent p = new GrandChild(); // 运行时类是 GrandChild

  1. 从它开始找方法
    JVM 会沿着

GrandChild → Child → Parent → Object

这条继承链 自底向上 搜,第一个匹配的就会被调用。
所以:
• 如果 GrandChild 把方法重写了,就用 GrandChild 的版本;
• 如果没重写,就继续往上找 Child 或 Parent 的版本。

这就是“从对象真正的运行时类开始找方法”的意思——永远以“new 出的那一份对象”所属类为起点,而不是以变量声明的父类为起点。

  1. super 调用:从“编译期写死的那个父类”开始找方法。
    解释:

把这句话拆成两步就秒懂:

  1. 编译期就“钉死”起点
    写代码时出现在 super.xxx() 里的那个“父类”是谁,在 .class 文件里就已经写死;
    运行时 JVM 不再去看“对象实际是什么类型”,而是直接从这个固定父类开始找方法。
  2. 跟普通调用方向相反
    ◦ 普通调用:从“对象真正的类”开始,向上搜。
    ◦ super 调用:从“写死的父类”开始,向上搜,绝不回头再看子类。
    用代码一句话:

class Parent { void foo(){ System.out.println("P"); } }
class Child extends Parent {
——void foo(){ System.out.println("C"); }
——void bar(){ super.foo(); } // 编译期就锁定:从 Parent 开始找 foo
}

无论将来再写 class GrandChild extends Child,只要调用 new GrandChild().bar(),
super.foo() 依旧 铁定 执行 Parent.foo(),不会因为 GrandChild 也重写了 foo() 而改变。

  1. 两种情况下对象本身(this/self)都是同一个,不会变。
    解释:

把“对象本身”想象成一块固定的内存区域(里面装着所有字段和方法表指针)。
无论你怎么转型、怎么调用,这块内存都不会被复制、移动或替换成别的对象。
举例:

class Parent {}
class Child extends Parent {}

Child c = new Child(); // c 指向 0x1234
Parent p = c; // p 也指向 0x1234

• c 和 p 只是两个不同名字的箭头,箭头指向的仍然是同一块内存(0x1234)。
• 调用 c.method() 或 p.method(),甚至 super.method(),传入的 this 始终是 0x1234 这一份对象。
对象(this/self)本身不会变,变的只是“从哪个类开始找方法”以及“编译器允许你看见哪些成员”。

向上转型在内存里只产生“一份”子类对象;父类引用只是同一个对象地址的另一种“查看方式”,没有额外分配父类实例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以 Java 64 位压缩指针为例,内存布局如下(只有一个对象):

低地址
┌----------------------┐
│ mark word (8 byte) │ 对象头
│ klass pointer (4) │
├----------------------┤
│ Parent 字段 x (4) │ ← 父类部分
│ Parent 字段 y (4) │
├----------------------┤
│ Child 字段 z (4) │ ← 子类扩展部分
└----------------------┘
高地址

• new Child() 一次性在堆里开辟整块空间,包含父类字段 + 子类字段。
• 变量 Parent p = new Child(); 只是在栈(或寄存器)里存了一个指针,指向上面那块内存;
这个指针的类型信息(静态类型 Parent)只在编译器/校验器阶段用来限制可见成员,运行时 JVM 仍按实际 klass 指针(Child 类)做动态派发。

因此:
• 没有额外的父类对象生成。
• 没有内存复制。
• 所谓的“向上转型”纯粹是引用层面的视角转换,对象实体始终只有一份。

因此 super 的唯一使命就是:
在需要父类原始实现时,强行避开动态派发的重写链,精准调用祖先版本。

_java_python的主页 _java_python | 小虾三级 | 园豆:1000
提问于:2025-08-15 07:09
< >
分享
所有回答(1)
0

下面把 Python 的 super 单独拎出来,告诉你它到底干了啥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一句话区别
• Java 的 super:编译期就写死“从父类开始找方法”。
• Python 的 super:运行时才动态生成一个 代理对象,帮你沿着 方法解析顺序(MRO) 去找下一个实现。
Python 的对象模型
Python 里所有类都有统一的 C 结构体(PyObject + PyTypeObject),

• 实例字典:每个实例有一个 dict 指针,指向 PyDictObject,里面就是 {属性名: 值}。
• 类字典:类对象(PyTypeObject)里还有一个 tp_dict,存放方法、类变量。
• 查找顺序:实例 dict → 类 dict → 父类 dict(MRO 链)。
• 因为都是哈希表,所以:

obj.new_attr = 123 # 运行时直接写实例字典
del obj.new_attr # 立刻删掉

但它没有 Java 那种“父类子类字段连续排放”的固定内存布局;
字段和方法都挂在 字典 里,运行时随便增删。

句话总结
Python 把所有数据和方法都挂到字典里,通过 PyObject → PyTypeObject → dict 的链条实现“运行时随便加属性/方法”。
这与 Java 的“字段在对象内存里连续排放 + 静态偏移”形成鲜明对比,也正是 Python 灵活但内存、性能开销更大的根源。

是的,前面一大段都是在讲 Java(字节码、invokespecial、编译期锁定父类……)。
下面把 Python 的 super 单独拎出来,告诉你它到底干了啥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一句话区别
• Java 的 super:编译期就写死“从父类开始找方法”。
• Python 的 super:运行时才动态生成一个 代理对象,帮你沿着 方法解析顺序(MRO) 去找下一个实现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  1. Python 的对象模型
    Python 里所有类都有统一的 C 结构体(PyObject + PyTypeObject),
    但它没有 Java 那种“父类子类字段连续排放”的固定内存布局;
    字段和方法都挂在 字典 里,运行时随便增删。
  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  2. super 的内部实现(CPython 源码级)
    typedef struct {
    PyObject_HEAD
    PyTypeObject *type; // 当前类(写 super() 时所在的类)
    PyObject *obj; // 实例本身(self)
    int obj_is_type; // 标记 obj 是不是类
    } superobject;

当你写:
class Child(Parent):
def foo(self):
super().foo()

解释器会:

  1. 在 当前类(Child)的 MRO 里找下一个提供 foo 的类(通常是 Parent,也可能是兄弟 Mixin)。
  2. 把这个类的方法 绑定到同一个实例(self 地址不变)。
  3. 调用它。
    关键点:
    • super() 返回的是 代理对象,不是新实例;
    • self 还是原来的对象,因此 对象本身没变;
    • 查找起点是 MRO 里当前类的下一个类,而不是“编译期写死的父类”。
  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  4. 举个最小例子验证
    class Parent:
    def foo(self):
    print("Parent", id(self))

class Child(Parent):
def foo(self):
print("Child ", id(self))
super().foo() # 代理对象 -> 找 MRO 里的下一个类

c = Child()
c.foo()

输出(地址相同):
Child 140397714434240
Parent 140397714434240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4. 小结对照表
维度 Java super Python super
决定时机 编译期锁定父类 运行时查 MRO
底层形式 字节码 invokespecial 运行期 superobject 代理
对象是否变化 否,this 不变 否,self 不变
查找起点 写死的父类 MRO 中“下一个”类
所以:
• 前面大段讲的是 Java;
• Python 的 super 则是 运行期按 MRO 找下一个实现,概念类似,实现完全不同。

typedef struct {
PyObject_HEAD
PyTypeObject *type; // 当前类(写 super() 时所在的类)
PyObject *obj; // 实例本身(self)
int obj_is_type; // 标记 obj 是不是类
} superobject;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class Child(Parent):
def foo(self):
super().foo()

解释器会:

  1. 在 当前类(Child)的 MRO 里找下一个提供 foo 的类(通常是 Parent,也可能是兄弟 Mixin)。
  2. 把这个类的方法 绑定到同一个实例(self 地址不变)。
  3. 调用它。
    关键点:
    • super() 返回的是 代理对象,不是新实例;
    • self 还是原来的对象,因此 对象本身没变;
    • 查找起点是 MRO 里当前类的下一个类,而不是“编译期写死的父类”。
    class Parent:
    def foo(self):
    print("Parent", id(self))

class Child(Parent):
def foo(self):
print("Child ", id(self))
super().foo() # 代理对象 -> 找 MRO 里的下一个类

c = Child()
c.foo()
Child 140397714434240
Parent 140397714434240
地址相同

_java_python | 园豆:1000 (小虾三级) | 2025-08-15 07:20
清除回答草稿
   您需要登录以后才能回答,未注册用户请先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