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新闻 会员 周边 捐助

在具有2n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中,叶子节点个数为

0
[已解决问题] 解决于 2025-09-06 17:15

A. n-1

B. n

C. n+1

D. n/2

正确的是

_java_python的主页 _java_python | 小虾三级 | 园豆:984
提问于:2025-09-06 16:57
< >
分享
最佳答案
0
首先明确二叉树的几个核心定义和数量关系:

  1. 节点类型:
    • 叶子节点:度为 0 的节点(无左、右孩子),记为 n0
    • 度为 1 的节点:只有左孩子或只有右孩子的节点,记为 n1
    • 度为 2 的节点:同时有左、右孩子的节点,记为 n2
  2. 节点总数公式:二叉树的总节点数 N = n0 + n1 + n2
  3. 孩子节点数量关系:度为 2 的节点贡献 2 个孩子,度为 1 的节点贡献 1 个孩子,叶子节点无孩子。而二叉树中除了根节点外,所有节点都是 “孩子节点”,因此:n1 + 2*n2 = N - 1(根节点除外的节点数 = 总孩子数)。
  4. 完全二叉树的特殊性质:完全二叉树中,度为 1 的节点数量 n1 只能是 0 或 1。
    原因:完全二叉树是 “按层从左到右依次填充” 的二叉树,最后一层的节点集中在左侧,不会出现 “一个节点只有右孩子没有左孩子” 的情况,且最多只有一个节点可能只有左孩子(即 n1 ≤ 1)。
 
在这个关系中,有两个关键的 “数量” 需要区分,但它们最终相等:

 

  1. 总孩子数:所有节点的 “孩子” 加起来的总数(从 “父节点贡献” 的角度统计);
  2. 非根节点数:二叉树中除了根节点之外的所有节点(从 “节点身份” 的角度统计)。

二、为什么 “总孩子数 = 非根节点数”?

因为二叉树中,除了根节点,每一个节点都必然是某个父节点的 “孩子”—— 没有任何一个非根节点是 “凭空出现” 的,它们都有且仅有一个父节点。

 

举个通俗的例子:
把二叉树想象成一个家庭树,“根节点” 是家族的第一代(没有父母);其他所有节点(第二代、第三代…)都是某个节点的 “孩子”。因此:
“家族中所有的孩子数量” = “家族中除了第一代(根节点)之外的所有人”。

三、分别计算 “总孩子数” 和 “非根节点数”

我们从两个视角分别计算这两个相等的量,就能得到最终的公式 n1 + 2*n2 = N - 1

视角 1:计算 “总孩子数”(从父节点的 “贡献” 出发)

父节点的 “度” 决定了它能贡献多少个孩子:

 

  • 度为 2 的节点(n2个):有左、右两个孩子,每个贡献 2 个孩子 → 总贡献:2 * n2
  • 度为 1 的节点(n1个):只有一个孩子(左或右),每个贡献 1 个孩子 → 总贡献:1 * n1
  • 度为 0 的节点(n0个,叶子节点):没有孩子 → 总贡献:0 * n0 = 0

 

因此,总孩子数 = 2n2 + n1 + 0 = n1 + 2n2。

视角 2:计算 “非根节点数”(从节点总数出发)

设二叉树的总节点数为 N,其中只有 1 个根节点,因此:
非根节点数 = 总节点数 - 根节点数 = N - 1。

四、两者相等的本质:逻辑闭环

由于 “总孩子数” 和 “非根节点数” 描述的是同一批节点(所有非根节点都是孩子,所有孩子都是非根节点),因此它们的数量必然相等:
n1 + 2*n2 = N - 1

 

这个等式不是 “区别”,而是 “等价关系”—— 通过父节点的度统计孩子数量,与通过总节点数减去根节点统计非根节点数量,结果完全一致。

举例验证(让逻辑更直观)

以一个简单的二叉树为例:
    A(根节点,度2)
   / \
  B(度1) C(度0,叶子)
 /
D(度0,叶子)
  • 节点类型统计:n0=2(C、D),n1=1(B),n2=1(A);
  • 总节点数 N = 2 + 1 + 1 = 4

 

  1. 计算 “总孩子数”:n1 + 2*n2 = 1 + 2*1 = 3
  2. 计算 “非根节点数”:N - 1 = 4 - 1 = 3
  3. 结果相等:3 = 3,完全符合公式。

总结

n1 + 2*n2 = N - 1 这个公式的本质是:
“从父节点贡献的孩子总数” = “树中所有非根节点的总数”
两者没有区别,而是同一数量的两种计算方式 —— 正是这种等价关系,让我们能推导出二叉树中叶子节点(n0)与其他节点的关系(如 n0 = n2 + 1)。
 
B

 

_java_python | 小虾三级 |园豆:984 | 2025-09-06 17:07
清除回答草稿
   您需要登录以后才能回答,未注册用户请先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