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新闻 会员 周边 捐助

在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,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人工阶段还是文件系统阶段?

0
[已关闭问题] 关闭于 2025-10-23 21:12

人工管理阶段(20世纪50年代以前)才是“没有专门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”的时期。

 

1. 人工阶段(1950s 以前)

  • 机器没有操作系统,更没有“文件”概念。
  • 程序员直接写代码控制物理地址读写:
    读卡片机 → 内存变量 → 运算 → 把结果打孔输出
     
  • 数据与程序混在同一堆指令里,程序结束,数据就消失;下次再用,重新输入。
    没有任何“中间软件”在帮你看管、定位、保存数据,所以叫“无专门软件管理”。

2. 文件系统阶段(1950s 末开始)

操作系统出现了,它自带一个子模块——文件系统(File System),提供:
  • 文件名 → 物理块地址的映射(目录、FDT)
  • 打开/关闭/读写 API (open, read, write)
  • 索引、空闲块管理、权限、缓冲……
应用程序现在只要:
复制
fp = fopen("sales.dat", "r");   /* 由 OS 负责找块、读盘、缓存 */
fread(&rec, sizeof(Rec), 1, fp);
 
FDT 是 File Directory Table 的缩写,即“文件目录表”,是 FAT12/FAT16 文件系统里用来登记根目录下每个文件/子目录元数据的一张“表”。可以把它想象成图书馆的“卡片柜”:
  • 一张卡片 = 一个 32 B 的“目录登记项”,记录文件名、扩展名、属性、创建时间、首簇号、文件大小等;
  • 整个柜子 = FDT,最多 512 张卡片(512 项×32 B = 32 个扇区),放在紧接 FAT 表之后的固定位置
     
  • 系统先查 FDT 拿到“首簇号”,再去 FAT 表顺着簇链把文件全部拼出来。
一句话:FDT 告诉操作系统“文件叫什么、从哪开始、多大”,是 FAT 文件系统定位文件的入口
 
 
数据不再靠程序员手工计算磁道/柱面,而是由 OS 里的文件系统全程托管;
尽管它还不是“数据库管理系统”,但已是专门的系统软件在管理数据。
_java_python的主页 _java_python | 小虾三级 | 园豆:1024
提问于:2025-10-23 21:12
< >
分享
清除回答草稿
   您需要登录以后才能回答,未注册用户请先注册